当前位置: 首页 > 管理制度 > 学院制度 > 正文
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建立教管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意见
阅读次数: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7-06-29

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建立教管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意见

 

各系、各部门:

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,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实现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,进一步整合资源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现就学院坚持立德树人,建立教管协同育人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。

 

一、指导思想

以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有关精神,遵循高等教育规律、学生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,使学院“教书育人、管理育人、服务育人”的方针落到实处, 让学院有关部门管理人员、辅导员、专任教师更多地参与学生教育、管理工作, 以形成一个“齐抓共管促服务”的新局面。

 

二、基本原则

坚持育人为本,德育为先。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坚持理论联系实际,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学生,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、实效性和吸引力、感染力。

坚持协同推进,形成合力。要充分发挥教学人员、管理人员各自的优势和特点,集聚教育要素与资源,统一领导、齐抓共管、开放合作、全员参与,形成全员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环境。

坚持联系实际,因地制宜。既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、学校的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,又要紧密协同学院实际和学科特点,充分考虑不同学科、不同角色、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具体情况,坚持从实际出发、从具体情况出发,坚决防止一刀切、简单化。

  坚持问题导向,有的放矢。把解决当前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着力点,进一步找准问题和瓶颈,加强顶层设计,使“教管协同”更好地融入人才培养体系,推进教学、管理、实践紧密协同。

 

三、总体目标

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以进一步完善学院人才培养制度,推进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有效互动与融合为目标,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,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重点,以优化配置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为保障,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师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,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。

 

四、主要举措

    1.成立学院“教管协同”工作领导小组。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,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、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,部分专任教师代表、管理人员代表、辅导员代表任组员。建立学院领导联系班级制度,深入学生一线,主动服务,为强化教管协同发挥表率作用。

    2.成立学院“教管协同”研究小组,开展相关理论研究。学院教学人员、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可根据教育教学、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实际或研究专长提出相关课题申请,经批准后开展相应研究,研究期限一至两年,学院给予相关课题经费资助。

    3.定期举办“教管”座谈会。协同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,邀请教学人员、管理人员和辅导员举办座谈交流,进一步了解教学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,协商反馈,取得共识,形成育人合力。

    4.深化院企协同实践育人。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学术影响力和行业企业资源,推动学院和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,切实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,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,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。

    5.进一步完善“教管协同”相关体制机制。出台或完善相关管理规定,激发教学人员、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参与“教管协同”的热情,在评优评先、职称评聘、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适当考虑。对于在“教管协同”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、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,单独给予专门奖励。

    6.健全资源配置机制。每年投入5万元左右经费设立“教管协同”研究专项经费,用于专题研究、创新实践、表彰奖励等方面,确保“教管协同”在人力、财力、物力等方面得到充分支持。

 

五、保障机制

  1.加强组织领导。切实加强对“教管协同”工作的组织领导,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、政治核心、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为深化“教管协同”提供有力组织保障。形成学院“教管协同”领导小组总体设计,各系各部门密切配合,教学和管理人员广泛参与的多方联动、协调高效、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。

2.加强统筹协调。要重视加强“教管协同”工作中各系、各部门和学院间的统筹协调,确保“教管协同”工作领导小组的顶层设计与各单位实际情况相互衔接、同步推进。

3.加强交流反馈。要根据工作开展情况,及时开展沟通交流和改进反馈,确保“教管协同”的各项主要举措贯彻落实,有序开展。

  4.加强宣传引导。要积极运用各种宣传媒介和手段,搭建信息沟通平台,畅通交流渠道,全面深入宣传“教管协同”有关要求,凝聚各方共识,争取各方支持,为“教管协同”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。